司机群流传这么一句话,跑网约车,每跑10单,7单赚钱,3单义务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,司机每接10笔订单,其中,只有7笔订单能挣到钱,其它3笔订单是义务劳动。

那么,为什么3单是义务劳动呢?因为这3单是短途订单,司机空驶3公里,去接乘客,乘客的行程又只有3公里左右,送完乘客花了6公里,网约车1公里的成本约为1.36元(油费、车损、保养、车险、维修、话费等折算后的平均成本),司机花了7块钱成本,但是,到了司机手里也就5块多钱,明显亏本了。可能北上广的单价比较高,最低消费有十来块,但是,三、四线城市的低消订单,大多数只有几块钱。所以,师傅们接到这类订单,很无奈,又迫不得已,只能硬着头皮去接乘客。

当然,除了这3单不赚钱,还有7单可以赚钱的,尤其是接到几十、几百公里的长途订单,是师傅们喜闻乐见、求之不得的。有人问,那接到长途订单,回来怎么办?岂不是要空驶?

这个不用担心,现在很多师傅都有在其它平台开通顺风车功能,回来捎上一两个乘客,补点油费还是有的。

有人说,买电动汽车来跑网约车,不香吗?说的电动汽车不用成本似的。其实,电动汽车一公里也需要几毛钱的成本,电池的续航能力也是一个问题,网约车司机一天大概需要跑三、四百公里,按目前的电池续航能力,每天一充是必要的,充电的时候不能听单,也影响接单的效率。总之就是有利有弊。

现在的网约车行情,每况愈下,补贴和奖励大幅度缩水,有的平台甚至没有。司机师傅们只能绞尽脑汁,从节约成本上狠下功夫,开源节流,厚积薄发。车尽可能选择省油、省电的,听单的时候,经常先熄火,途中尽可能少用车载设备,少开空调……通过这些措施,达到省钱的目的。

对于那些不赚钱的订单,司机师傅们也想通了,就当作是积累出行分和服务分的需要,然后,再靠其它的大单、优质单来挽回损失。

跑网约车不像刚开始兴起的时候,稍微一出车,几个小时就可以挣两三百块,现在基本上要耗费十多个小时在路上,全天候接单,才能赚到两三百块。当初为了占领市场而大量烧钱的网约车公司,也在逐渐回笼资金,收紧钱根。羊毛出在羊身上,这些钱必须从司机身上赚回来。这是由资本的逐利本质决定的。

由此可见,接下来,跑网约车会更艰难、更辛苦,有可能出现跑10单才5单赚钱的情况。但是,网约车平台从来不缺司机,司机像韭菜一样,被收割了一茬又一茬,过了不久,又有新的韭菜长出来。老司机退出,马上又有新的司机补充进去。据说,很少有司机能坚持到5年的,大多数跑了两、三年发现赚不到钱就退出了。

不知道大家留意到没有,网约车车主圈一开始总是有一些熟悉的面孔,在群里面很活跃,叽叽喳喳,好不热闹,但过了一段时间,就销声匿迹,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。又换了一些新的面孔,在微信群或司机圈子里絮絮叨叨。

(码字辛苦,大家要是有兴趣请关注梅畔琴声一下,感谢大家的点评和点赞,个别配图来自网络)